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和国家对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重视,全力发展清洁能源,推进清洁能源大范围的应用,构建绿色低碳能源应用体系已成为中国能源发展的策略的重中之重。湖北省全力发展非化石能源,积极探索地热能开发利用,开展浅层和中深层地热能资源调查,推进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空气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探讨研究,因地制宜引导科学、清洁、高效取暖。
近日,湖北省地质局找矿突破攻坚指挥部第一、第二、第三分指挥部分别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长江中游成矿带、上扬子中东部成矿带、江汉盆地成矿区等成矿区带的找矿突破行动,推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取得新成效。
地热勘查方面,在保康万年山发现鄂西北温度最高、潜力最大的地热资源,抽水实验稳定流量885立方米/天,孔口水温57.5~58摄氏度。发现仙桃排湖风景区地热井日出水流量和水温分别达1605.38立方米、47.2摄氏度。
近年来,湖北省在地热能开发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完成了湖北省主要城市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项目、武汉市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调查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3%,基本查明了全省13个主要城市浅层地热资源的分布情况和资源量。
除了地热资源方面的突破,湖北省在页岩气、金属、非金属矿产勘察等方面也有重大突破。
截至目前,页岩气勘探方面,该局在恩施市七里坪鄂恩页2井钻获良好页岩气显示,优质页岩总厚度近40米,气测录井最高达29.46%,现场解析含气量超5立方米/吨,具备建设大型页岩气田资源潜力。
金属矿产勘查方面,在大冶龙角山矿区累计查明钨资源量10.5万吨,有望增至15万~20万吨,达到特大型。在大冶下四房外围揭露累厚11米富铁矿体。在鄂南地区圈出锂矿化体7处,有望提交中大型规模的锂矿床1处。
非金属矿产勘查方面,在大冶市曹家湾矿区新增推断硅灰石矿石量191.2万吨、硅灰石矿物量81.69万吨,达到大型规模。在京山周家畈初步圈定磷矿(化)体3个,预测潜在资源量可观。荆州新杨场岩盐资源勘查项目预期提交超10亿吨的大型盐矿。在天门小板盐矿便市矿段单孔发现盐群79个,平均厚度4.1米。
今年以来,湖北省地质局成立找矿突破攻坚指挥部,下设三个分指挥部,构建“1+10+N”地质找矿工作体系,聚焦重要成矿区域,发挥专业优势,快速推进找矿突破。同时,建立调查研究机制,聚焦服务矿产勘查与开发利用全生命周期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此外,持续优化“矿产地质”一级项目库,指导局属单位中标2023年度地勘基金项目14项,承担实施地质勘查项目110余个。其中,19个取得找矿线索的项目可作为找矿靶区提交,新发现7处矿产地。
同时,为了加快新能源发展的步伐,湖北省全力发展非化石能源,积极探索地热能开发利用,开展浅层和中深层地热能资源调查,加快优化建筑用能结构,大力推进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和新型节能方式在建筑领域应用,推进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空气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探讨研究,因地制宜引导科学、清洁、高效取暖。
到2025年,城镇建筑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替代率达到8%。据此推断,湖北省今年将新增地热能供冷供热应用建筑面积1900万平方米,至2025年将达到5000万平方米。在绿色低碳战略推动下,以湖北省为代表的夏热冬冷以及长江流域地区依托浅层地热供暖制冷将成为最佳选择。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